首页 / 科技 /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与故障排查全解析:保障矿山安全高效运行

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与故障排查全解析:保障矿山安全高效运行

admin
admin管理员

矿井通风系统是保障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核心环节。我在多年现场实践中深刻体会到,一个设计合理、运行稳定的通风系统不仅能有效稀释和排除有害气体,还能调节井下温度与湿度,为矿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。尤其是在深井开采或高瓦斯矿井中,通风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矿井的生命线。本章将从系统组成、设计原则、风量计算到安全节能措施等方面,全面解析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点与规范要求,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建立科学的通风设计理念。

1.1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

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与故障排查全解析:保障矿山安全高效运行  第1张

矿井通风系统由多个关键部分构成,包括主要通风机、风井、风门、风桥、密闭墙、局部通风设备以及测风站等。我第一次下井时就被巨大的主扇风机所震撼——它就像矿井的“肺”,持续不断地吸入新鲜空气并排出污浊气流。主扇通常安装在地面风井口,通过负压作用驱动空气流动;而风门和风桥则像交通信号灯和立交桥,用来引导风流按预定路线行进,避免短路或紊乱。

除了这些硬件设施,通风网络的布局也至关重要。我在参与某金矿改扩建项目时发现,原有风路设计不合理导致采区风量不足。后来我们重新优化了风路结构,增设调节风窗,并在掘进工作面配备了局部通风机,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。这让我更加明白,通风系统不仅仅是设备堆砌,更是一个动态协调的整体。它的核心功能在于供给人员呼吸所需的氧气,稀释甲烷、一氧化碳、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,同时带走粉尘和热量,维持井下适宜的气候条件。

1.2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原则与标准依据

做通风设计不能凭经验拍脑袋,必须遵循国家和行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。我记得刚入行时曾因忽略《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》中的最小风速要求而被总工批评。从那以后,我养成了每次设计前必查GB 16423、AQ 2013等相关规范的习惯。这些标准明确了不同类型矿井的通风方式选择、风量配置、设备选型等基本要求,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法律和技术底线。

在实际操作中,我始终坚持“以需定风、分区通风、分级管理”的设计思路。所谓“以需定风”,就是根据各用风地点的实际需求来确定风量,而不是统一配风。“分区通风”则是尽量让每个采区拥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,防止交叉污染。比如在设计一个倾斜中段开拓的铅锌矿时,我们就采用了中央进风、两翼回风的布局,确保各作业区域风流稳定可控。此外,还要考虑未来开采规划,预留足够的通风能力冗余,避免后期频繁改造。

我在矿井工作多年,深知再好的通风系统如果缺乏有效的运行维护,也会逐渐失效。曾经在一个高瓦斯矿井值守时,就遇到过主扇突然停机的险情——监测系统报警前一分钟,我刚好巡检到风机房,发现电机异响并果断切断电源,事后排查是轴承严重磨损导致即将抱死。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,日常维护和故障预判能力有多重要。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,不仅依赖设计合理,更取决于后期科学的运维管理与快速响应机制。

2.1 常见矿井通风系统故障类型分析

通风系统出问题往往不是突发性的,而是隐患长期积累的结果。我总结了几类最常见的故障类型:首先是主扇或局部通风机停转,这可能是供电中断、电机烧毁或控制系统失灵引起的。有一次暴雨导致变电所进水,整个南翼采区风机断电,幸好我们有备用电源预案,才没造成瓦斯积聚。其次是风流短路,比如风门未关闭、密闭墙漏风或者风桥坍塌,都会让新鲜风流绕道而行,真正需要通风的作业面反而无风。

还有就是风量不足的问题,这种情况特别隐蔽。有次一个掘进面工人反映头晕,检测发现氧气含量偏低,CO₂偏高。我们顺着风路查了一整天,最后发现是风筒接头松脱严重,漏风率达到40%以上。另外,传感器误报或失效也属于“软性故障”,看似设备在运转,实则数据失真,容易误导调度决策。这些案例都说明,通风系统的健康状态不能只看风机是否转动,更要关注全流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。

2.2 矿井通风系统故障排查方法与流程

面对通风异常,我的习惯是从源头开始逆向追踪。先确认主扇运行参数是否正常——电流、电压、负压、风量有没有突变;然后检查风网关键节点的压力差和风速变化情况。记得有一次回风巷风速骤降,我和团队带着便携式测风仪逐段排查,最终定位到一段被冒落岩石堵塞的巷道。清理后风量恢复,避免了后续可能发生的气体超限。

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排查流程:第一步是查看监控平台数据趋势,判断是全局性还是局部性问题;第二步是现场巡视重点设施,包括风机、风门、风窗、风筒等;第三步是使用专业仪器进行风速、风压、气体浓度联合测试;第四步是分析通风网络图,模拟风流分布,找出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偏差点。这套流程帮助我们在多个项目中快速锁定故障源,平均响应时间缩短了近一半。

最新文章